<tr id="4qw5q"></tr>
                
                
              1. 青蛙ESG:車企ESG信息披露的五大要點

                25 November 2022

                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愈演愈烈,ESG投資熱度也隨之進一步升溫。

                ESG信息披露是上市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給公眾、投資者和監管機構交出的一份答卷。答卷的分數雖然最終由相關評級機構進行評定,但分數的高低主要還是取決于答卷的質量。

                青蛙ESG研究發現,中國整車制造企業ESG信息披露在完整性、真實性、有效性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些整車制造企業尚未被納入相關評級范圍,另外一些企業雖然被納入,但評級結果不理想。這與相關企業在進行ESG信披時不得要領,有很大關系。

                同時也因為中國境內尚無強制性的ESG信息披露相關標準,導致企業在進行相關信息披露時缺乏參考依據。

                車企若要掌握披露的要領,首先要理解評級的方式。

                MSCI為例,在進行評級時,是將企業相關績效表現放在同一行業內進行比較,按照正態分布的規律,最后排出LEADER(領先)、AVERAGE(平均)、LAGGARD(落后)三個等級。所以,既然是相互比較,企業就得確保披露的信息有利于比較。

                披露的信息應盡量全面

                首先,車企在披露信息時盡量做到全面。如果相關信息缺失,對比自然無從下手,甚至可能在某個指標項的得分被直接賦予零分。

                以環境相關績效數據為例,青蛙ESG認為,整車制造企業披露的信息應該至少包含資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排放物管理三大維度的信息。

                資源消

                整車制造企業主要消耗的不可再生資源包括水資源、能源資源、鋼鐵和土地資源四大類。

                青蛙ESG對全球20家車企的ESG相關報告進行研究發現,目前水資源、能源資源是常見的披露內容,鋼鐵消耗僅有少數幾家企業進行了披露,土地資源僅梅賽德斯奔馳披露了此項指標信息。

                香港聯交所發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指引》中,在資源使用方面規定應披露能源、水資源信息。因此,建議車企在披露資源消耗數據時,應至少披露水資源、能源資源消耗數據。

                溫室氣

                納入青蛙ESG研究范圍的20家車企均披露了范疇1和范疇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僅有4家企業披露了范疇3溫室氣體排放量。

                由于汽車使用階段的碳排放數據難以獲取,所以建議車企在溫室氣體方面應至少披露范疇1和范疇2的溫室氣體排放信息。

                污染物排

                車企在生產過程中主要涉及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和固體廢物。

                車企主要的水污染物包含COD(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三項指標。

                目前我國排污許可相關標準規定這三項污染物指標是執行總量控制制度的。在排污許可申請核發規范中也明確規定,有總量控制目標的污染物即應披露排放總量數據。

                所以不論是基于排污實際,還是相關規范,這三項指標應做披露。

                我們研究的20家車企中,有12家中國境內的車企,2021年僅蔚來汽車1家企業未披露COD和氨氮相關數據,其余均做了披露。

                車企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包含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顆粒物和VOCs(揮發性有機物)。以上四項大氣污染物也都是國家執行總量控制的指標,因此車企應做披露。

                納入青蛙ESG研究范圍的12家境內車企中,2021年所有企業均披露了二氧化硫排放信息,僅1家企業未披露氮氧化物信息,1家未披露VOCs排放信息。2家企業未披露顆粒物排放信息。

                固體廢物方面,車企應披露一般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產生信息。此處有部分企業將這兩項污染信息披露為一般工業固廢排放數據、危險廢物排放數據。這種表述并不嚴謹。排放是指直接排入環境,而危險廢物是嚴禁直接排入環境的。因此,披露產生數據更為妥當。

                應披露強度/密度等歸一化數據以方便評價

                僅有總量數據是無法開展評價的。

                如果1家企業排放10噸二氧化碳,另一家排放2000噸,那10噸的就一定比2000的優秀嘛?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生產1臺車排放10噸和生產10000臺車排放2000噸,很明顯后者表現要更好。因此,車企在進行相關信息披露時,應披露強度/密度數據。

                由于車企的最終產品是車輛,方面比較起見,建議在進行強度指標披露時,采用產品單位。如二氧化硫 g/臺車,水耗 立方米/臺車。同理,密度指標則折算為收入單位,如g/百萬元營收。

                應披露相關支撐性數據以方便計算,并使得計算過程可追溯

                有些車企雖然沒有披露強度/密度等歸一化指標,但由于在年報中披露了產量和營收信息,如果有排放量數據,歸一化指標也可以通過計算得到。但最理想的狀態是,及披露總量、強度/密度等數據,也披露營收、產量等支撐性數據。

                以比亞迪為例,由于比亞迪的主營業務包含整車制造、電子制造、電池制造三大板塊。如果僅披露排放物總量數據,但沒有具體的產品數據以及每項產品分別對應的排放總量數據,則可能導致他的強度數據無法通過計算得到,也就無法比較。

                這一方面梅賽德斯奔馳的披露是最值得學習的,他既披露了總量指標,也披露了不同種類車輛對應的強度指標(分為CARSVANS),這樣對比起來就非常方便。

                盡量披露往年數據,以方便開展歷史對比

                評級主要是同行業內企業的互相比較,但同一家企業的歷史數據比較也是重要參考。如果一家企業逐年都在進步,自然他家的環境風險在逐年變小。尤其對于歷史評級較低的企業,更應該披露歷史數據對比,以展現企業所取得的進步。

                有目標以及目標達成情況也很重要

                香港聯交所《環境、社會及管治指引》中明確要求報告為減少排放量而設定的目標、舉措及行動。在MSCI評級體系中,碳減排目標設立本身就是得分項。目標、舉措和目標達成情況能反映企業在相關方面所做的努力。因此,建議車企披露歷年績效目標及目標達成情況。

                以上五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后附相關指標披露建議